时间:2024/12/17 16:23:02 作者:陈英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高达20%~25%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可能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其中近一半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最终流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继续妊娠的关键。在本期的优秀病例分享中,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陈英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例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复发性流产典型案例。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
年龄:30岁
就诊:2024-03-15就诊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病史采集
1、主诉:停经37天,既往一次生化妊娠流产、一次稽留流产病史。
2、现病史:2020年6月生化妊娠流产一次;2021年8月孕6周胎停育,诊断“稽留流产”,本院行药物流产,胚胎染色体及病理检查未见异常。2021-10-08查免疫三项阴性,查甲状腺功能五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2022-01-31促甲状腺素(TSH)4.524 mIU/L,处方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75 μg间隔口服。2022-02-22查抗核抗体谱,其中抗CENP-B抗体、抗M2抗体阳性,抗核抗体1:80(胞浆型);抗心磷脂抗体(IgG、IGM)阴性,抗β2糖蛋白抗体IGM、IgG阴性;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M(↑),IgG(↑);血同型半胱氨酸6.5 μmol/L,25羟维生素D测定18.91 ng/mL(↓),血浆D-二聚体0.19 mg/L;血栓弹力图试验(TEG):MA 59.8 mm;淋巴细胞中NK占39.2%;血清胰岛素变化趋势12.29→70.16→179.34→99.91→12.95 mU/L,口服糖耐量试验变化趋势5.36→10.32→6.45 mmol/L;检查外周血细胞染色体46XX。
末次月经2024-02-06,停经30余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无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超声检查(2024-03-07)示宫腔线清晰,子宫内膜厚约9 mm,回声欠匀;左侧卵巢大小约21 mm*14 mm,其旁可见一个大小约40 mm*33 mm*33 mm囊性无回声区,内可见网格状分隔,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侧子宫动脉S/D 5.11,右侧子宫动脉S/D 4.77,子宫内膜血流S/D 2.00。
3、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4、月经史:14岁初潮,周期28~30天,持续5~7天,末次月经2024-02-06。
5、婚育史:2020年6月生化妊娠流产一次,2021年8月孕6周胎停育,诊断“稽留流产”,本院行药物流产,胚胎染色体及病理检查未见异常。
6、个人史:身体良好,否认外伤或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7、家族史:父母健康状况良好,非近亲婚配,无家族遗传性病史。
8、体格检查:血压110/75 mmHg,呼吸16次/分,脉搏85次/分,体温36.5°C。
9、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未查。
10、辅助检查
激素检查(2024-03-09):血β-HCG 800.72 mlU/ml,雌二醇147.80 pg/ml,孕酮13.75 ng/ml。
激素检查(2024-03-11):血β-HCG 2508 mlU/ml,雌二醇225.39 pg/ml,孕酮12.52 ng/ml;TSH:0.978 mIU/L。
激素检查(2024-03-15):血β-HCG 14348 mlU/ml,雌二醇208.31 pg/ml,孕酮13.79 ng/ml。
超声检查(2024-03-28):右侧宫角可见一个大小约26 mm*17 mm*12 mm孕囊,囊内可见卵黄囊,可见胚芽,大小8 mm*5 mm,可见胎血管搏动,右侧壁肌层厚约5 mm;右侧子宫内膜血流S/D 6.84,左侧子宫内膜血流S/D 4.73。
生化检查(2024-03-29):抗核抗体谱,抗M2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M(↑),IgG(↑);淋巴细胞中NK占35.4%,空腹血清胰岛素16.7 mU/L,血清TSH 0.519 mIU/L。
诊断
1、初步诊断:复发性流产(RSA)、先兆流产、甲状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异常、易栓症。
2、诊断依据:
a病史:停经37天,有两次流产史,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免疫指标异常。
b辅助检查:血β-HCG升高,血清TSH水平,抗M2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超声检查。
治疗
1、药物治疗:原研地屈孕酮片口服首剂40 mg,之后10 mg q8h,硫酸羟氯喹片(0.2 g bid),肠溶阿司匹林片(25 mg bid),戊酸雌二醇片(2 mg bid),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环孢素(50 mg bid),强的松(5 mg qd),叶酸片,维生素D1胶囊。
2、生活医嘱:补充叶酸,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畅情志,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如有不适或异常,请及时就诊。
随访
超声检查(2024-04-05):宫腔内可见一个大小约29 mm*35 mm*18 mm孕囊,囊内可见卵黄囊,可见胚芽,大小18 mm*11 mm,可见胎血管搏动。
超声检查(2024-04-18):宫腔内可见胚芽,胎儿头臀长(CRL)26 mm,可见胎血管搏动;左侧子宫动脉血流S/D 9.00,右侧子宫动脉血流S/D 5.70;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符合孕10周2天。
继续以上治疗,定期随访。
诊疗体会
1、该病例RSA的可能原因及机制分析
该患者合并多种流产高危因素,而且有两次不良妊娠史,诊断RSA。我国2022年复发性流产病因检查专家共识指出,建议对两次及两次以上RSA患者进行流产病因全面系统的筛查,并针对RSA的可变病因酌情进行复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预防再次妊娠丢失,以改善妊娠结局。
临床对此类患者要重视孕前寻找病因,预培其损,提前对可能引起流产的病因进行处理。RSA的常见病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学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易栓症、感染因素、其他不良因素、男性因素等。该患者合并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易栓症等问题,均已对症提前用药,且孕后重视保胎治疗,保胎周数要超过既往流产孕周数2周以上。
RSA患者再次妊娠属于高危妊娠,以成功活产为终极目标,除了以上治疗外,妊娠期的监测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妊娠早期定期检查血清hCG以反映早期胚胎活性,行超声检查判断宫内妊娠及胎儿存活的情况。建议密切追踪患者孕期的情况,医患配合,争取平安度过孕期,顺利分娩。
2、RSA的诊疗原则及用药选择
(1)诊疗原则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夫妻双方的病史,包括过去的流产史、家族史、个人疾病史、生活环境及习惯等。
体格检查:对女方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的解剖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血糖、性激素水平等;免疫学检查包括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染色体检查,排除夫妻双方的染色体异常。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形态、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情况。
特殊检查: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内环境,胚胎遗传学检查分析流产物的染色体。
男方检查:包括精液分析等,排除男方因素。
(2)用药选择
激素治疗:黄体支持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地屈孕酮等,用于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RSA;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抗凝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血栓前状态。
其他治疗:叶酸用于预防神经管缺陷,对所有备孕女性推荐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用于治疗某些代谢性疾病。
注意事项:
用药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购药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制定;
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心理支持和咨询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治疗:对于子宫解剖异常者,可能需要通过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矫正。
RSA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生殖医学、免疫学、遗传学等,以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
3、对该病例诊疗的反思及未来改进方向
(1)加强病因研究
进一步探索RSA的病因,特别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提高病因学发现的可靠性。
(2)完善诊断流程
制定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诊断指南,确保不遗漏可能的病因。
引入新的诊断技术,如高通量基因测序、蛋白组学分析等。
(3)推动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和体质,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如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4)提高病历管理质量
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提高病历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定期对病历进行质量控制和审查。
(5)加强患者教育和支持
提供更多关于RSA的知识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
建立患者支持团体,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
(6)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殖医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交流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RSA的诊疗过程。
病例提供医生
陈英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特色专科主任
九江市产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江西省风湿免疫病生殖与妊娠学组委员
江西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数篇论文,有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围孕期诊疗、生殖免疫、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治和不良孕产史再生育管理,包括婚孕前保健及备孕保胎,优生遗传咨询,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内科疾病、围产期及妇科常见病的孕前和孕后管理,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早期干预、产科各种高危妊娠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