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洪莉教授2024-10-14
关键信息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奥拉帕利作为全球和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ARP抑制剂,不仅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疗效,更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地延长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从根本上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值此契机,我们荣幸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莉教授,解析奥拉帕利在卵巢癌治疗领域中的相关关键研究,并基于卵巢癌诊疗现状,探讨精准医疗在卵巢癌领域的进展与前景。
卵巢癌诊疗的未竟之路:突破早期诊断困境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卵巢癌发病较为隐匿的特点[1],诊治的过程通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深入探讨卵巢癌的诊疗过程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系列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临床需求。
洪莉教授表示,卵巢癌诊疗一个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早期诊断的局限性。由于卵巢癌在初期往往缺乏具有标志性的临床症状,加之当前诊断体系中尚缺乏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独立生物标志物等有效筛查工具,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卵巢癌的误诊率上升和诊断延误,影响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其次,有高达70%的卵巢癌患者在治疗2~3年内会复发[2],且复发间期随疾病进展逐渐缩短。更为棘手的是铂耐药问题,目前对铂类治疗的耐药仍是晚期卵巢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铂耐药,不仅治疗的有效性会急剧下降,而且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也极为有限。
虽然在精准治疗的领域,BRCA1/2基因检测和PARP抑制剂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卵巢癌的异质性使得非BRCA基因突变患者(如BRCA野生型或同源重组缺陷阴性)的临床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亟需探索更多有效治疗方式以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飞跃:从一线到复发,全程守护患者健康
洪莉教授指出,近年来,卵巢癌治疗领域迎来了显著的突破,PARP抑制剂的出现是卵巢癌治疗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不仅标志着卵巢癌治疗策略的根本性转变,更为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延长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选择。在目前卵巢癌领域PARP抑制剂公布的相关研究数据中,奥拉帕利是唯一一个具有OS和PFS双重获益的PARP抑制剂。
★ SOLO-1研究: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
SOLO-1[3]是一项评估奥拉帕利单药一线维持治疗BRCA突变的新诊断卵巢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根据5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奥拉帕利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7%,中位PFS延长至56.0个月(PFS率提高27%)。在7年的随访结果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奥拉帕利组死亡风险降低45%,中位OS分别为尚未达到和75.2个月(NR vs 75.2个月),7年OS率高达67%(提高了20.5%)。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奥拉帕利在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它不仅有效延长了患者的OS,还为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
★ PAOLA-1研究:HRD阳性晚期卵巢癌的一线联合维持治疗
PAOLA-1是一项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全球多中心Ⅲ期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奥拉帕利与贝伐珠单抗的联合维持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5年随访结果显示[4-5],与对照组(安慰剂+贝伐珠单抗)相比,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组中位PFS延长至46.8个月(PFS率提高26.9%);中位OS达75.2个月(OS率提高17.1%)。PAOLA-1的研究不仅为HRD阳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同时还为奥拉帕利的治疗应用拓宽了获益人群。
★ SOLO2研究: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奥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
SOLO-2[6]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胚系BRCA突变(gBRCAm)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奥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9.1个月和5.5个月(HR=0.30,95%CI 0.22-0.41),中位OS分别为51.7个月和38.8个月(HR=0.74,95%CI 0.54-1.00)。尽管在安慰剂组中有38%的BRCA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后续进行交叉治疗,但是相较安慰剂组,奥拉帕利在单药维持治疗上仍可延长中位OS 12.9个月(51.7个月 vs 38.8个月),并且死亡风险降低26%。SOLO-2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奥拉帕利能够为BRCA突变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OPINION研究:non-gBRCAm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人群生存得到获益
OPINION[7]是一项针对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含铂方案治疗的非胚系BRCA突变(non-gBRCAm)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采用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的单臂、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的Ⅲ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奥拉帕利治疗non-gBRCAm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中位PFS为9.2个月(95% CI 7.6-10.9),而6个月和12个月无进展的患者占比分别为 65.6%和 37.0%;在最终OS结果显示中[8],奥拉帕利组中位OS达32.7个月(95%CI 29.5~35.3),24个月和30个月的OS率分别为65.8%和54.9%。该研究证实了奥拉帕利维持治疗non-gBRCAm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PFS和OS,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L-MOCA研究: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亚洲人群)
L-MOCA[9]作为首个针对亚洲人群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单臂、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其公布的PFS和OS数据均彰显了奥拉帕利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群体中的显著疗效与安全性。此次在2024 ASCO会议上公布的中期OS数据显示,中位随访40个月时,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全分析集中位OS达到了54.4个月,其中BRCA突变型的OS未达到,但BRCA野生型、HRD阳性、HRD阳性+BRCA野生型亚组中位OS却分别达到44.3个月、59.1个月和54.6个月。这些研究表明,无论BRCA状态如何,奥拉帕利均能为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带来PFS的显著延长和OS的获益。
卵巢癌治疗新篇章:精准医疗与新兴技术共绘未来希望
在卵巢癌治疗领域,洪莉教授认为,医疗技术的飞跃正引领我们步入充满希望的新纪元,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更广阔的治疗前景。
首先,液体活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检测方法,为卵巢癌的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无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的基因变异、治疗反应及复发风险,为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极大地提升了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为卵巢癌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已广泛应用的PARP抑制剂外,针对PI3K/AKT/mTOR等关键信号通路的新型靶向药物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这些药物通过精准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关键环节,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潜力,有望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再者,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类药物的兴起为卵巢癌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巧妙结合,ADC类药物实现了对卵巢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成为近年来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特别是针对叶酸受体的ADC类药物,在铂耐药复发的卵巢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并已在美国获得上市批准,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此外,免疫治疗领域的不断探索也为卵巢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以及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手段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效优势。未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和免疫治疗组合策略的优化,以及新型免疫靶点的开发,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和持久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卵巢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机会。
最后,洪莉教授强调,精准医疗将是卵巢癌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卵巢癌患者的特定分子特征,从而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种基于分子水平的精准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负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
PARP抑制剂的出现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的突破,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数据的析出,临床上选择疗效明确、安全性可控的PARP抑制剂,对患者的长期获益至关重要。目前,卵巢癌还面临早期诊断难、治疗易复发及耐药等挑战。虽然PARP抑制剂等精准治疗在卵巢癌领域中取得一定突破,但卵巢癌的异质性仍然是限制其治疗效果的难关。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界正积极探索新兴疗法,力求突破。液体活检技术的兴起、新型靶向药的研发、ADC类药物及免疫治疗的逐步应用,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未来,精准医疗将主导方向,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疗效、减轻负担,改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03):64-77.
[2]González-Martín A, Harter P, Leary A, et al.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 2023, 34(10): 833-848.
[3]Moore K,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9(26):2495-2505.
[4]Banerjee S, et al. Lancet Oncol. 2021;22(12):1721-1731.
[5]Ray-Coquard I,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381: 2416-2428.
[6]Poveda A, Floquet A, Ledermann JA, et al. Olaparib tablets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1/2 mutation (SOLO2/ENGOT-Ov21): a final analysi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May;22(5):620-631.
[7]Poveda A, et al. ASCO 2020. Abstract no.228.
[8]Poveda Velasco AM, et al. ESMO 2022. Abstract 531P.
[9]Gao Q,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2;clincanres.3023.2021.
扫码进入专栏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量: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