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张美琴教授:疗效与安全性良好-奥拉帕利一线维持BRCAm卵巢癌,疾病稳定超51个月

作者:张美琴     2024-09-25

长生存 新诊断病例

封面图.jpg


关键信息一览:一例BRCA1突变患者于2019年8月行卵巢癌根治术(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乙状结肠系膜肿瘤切除术+部分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瘤体减灭术)术后经历6次化疗,后口服奥拉帕利300mg bid进行维持治疗,目前复查肿瘤指标Ca125正常,血常规正常,定期超声检查无异常。说明奥拉帕利在BRCA突变初治卵巢癌患者中疗效良好。


病例回顾


病例介绍

性别:女

年龄: 61

入院时间:2019.08.19

主诉: 乳腺癌术后20+年,发现盆腔肿块20+天。


妇科检查

外阴:老年式 

宫体:萎缩,子宫后方扪及一直径5+cm大小质硬肿块,境界不清,无明显压痛

附件:双侧附件区增厚感,无明显压痛


查体

一般情况:神志清醒,精神安静,营养良好,发育正常,自动体位,检查合作。

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无瘀斑、红肿及皮下结节。

全身浅表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增大。

头部及其器官:外观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伸舌居中,咽喉无充血,扁桃体大小正常。

颈部: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颈前见一长约8cm弧形手术疤痕,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外观呈乳腺癌术后改变,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呼吸均匀、清晰。心律齐,心率78次/分,未闻及病理杂音。

腹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剑突下未及,脾肋下未及。亦未扪及明显肿块。

肛门及外生殖器:直肠指检未及肿块,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右下肢胭窝内下方见静脉曲张团块,直径约5cm,轻压痛,关节运动自如。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系统回顾

月经史: 初潮年龄15岁,行经4-5岁,间隔40天,绝经年龄50岁

婚姻史: 26岁结婚,配偶体健

生育史:1-0-2-1

家族史: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父亲死于”食管癌病史“

既往史:分别于1990年、2010年右侧乳腺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2010年有“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史


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9-9:8.12U/m1,CA125:224.00U/m1,CEA:2.30ng/ml,HE4:146.00pmol/L,R0MA:54.98%(绝经前),R0MA:74.16%(绝经后)

超声: 2019年8月腹部CT显示:右下腹大网膜肿块结节,转移可能;左侧髂总血管旁可疑结节,转移或肿大淋巴结可能


术前诊断

盆腔肿块 卵巢恶性肿瘤?


诊疗经过


手术治疗

2019年8月行卵巢癌根治术(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乙状结肠系膜肿瘤切除术+部分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瘤体减灭术)。


术中所见

淡黄色腹水200ml。右上腹:膈肌未见肿瘤累及,肝包膜未见肿瘤累及,肝实质未见肿瘤累及,肝包膜未见肿瘤累及,肝肾隐窝未见肿瘤累及。左上腹:大网膜见肿瘤病灶直径4+cm,脾脏未见肿瘤累及,小网膜未见肿瘤累及。盆腔:双侧卵巢大小正常,表面均见肿瘤,直径1+cm,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后壁、道格拉斯窝及直肠前壁布满直径0.5+cm-4+cm大小不等结节样肿瘤,位置固定,无法分离,盆底腹膜见散在结节样肿瘤病灶,直径0.3cm-1.0cm大小不等,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扪及直径4+cm大小肿瘤病灶,直肠、乙状结肠表面见散在直径0.3cm-1.5+cm大小不等结节样肿瘤病灶。中腹部:小肠系膜未见肿瘤累及,左侧结肠旁沟未见肿瘤累及,右侧结肠旁沟未见肿瘤累及,阑尾未见肿瘤累及。腹膜后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肿大,附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


术后肿瘤残留情况

R0


术后病理

标本类型:次广泛子宫+双附件+部分直肠+部分乙状结肠标本+盆腹腔多处病灶

肿瘤大小:右侧:2×1×1cm

肿瘤侧别:右侧

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待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辅助诊断。

其他部位情况:

左输卵管:未见癌累及

右输卵管:未见癌累及

子宫内膜:萎缩改变

宫颈:慢性炎

子宫肌层:未见特殊

盆腹腔多部位病灶:(部分直肠+乙状结肠)肿瘤累及直肠深肌层,肠系膜淋巴结(1/4)见癌累及

(乙状结肠系膜肿瘤、乙状结肠肠脂垂、乙结肠系膜淋巴结)均见癌累及。

其他:(阴道切端)阴性,(左、右宫旁)阴性。

(右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

免疫组化

瘤细胞示:ER(+),PR(+),WT1(+),PAX8(+),P16(+),GATA3(-),GCDFP15(-),P53(-)


诊断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ⅢC期


基因检测

BRCA1基因突变

图片 1.jpg

图 1: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


术后治疗 

术后完成6周期白蛋白紫杉醇30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过程顺利,化疗后达到CR,2020年4月开始口服奥拉帕利300mg bid维持2年,至今疾病稳定达51个月,定期检查无异常。


点评内容


该病例为BRCA突变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行卵巢癌根治术后使用奥拉帕利进行一线维持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显示出奥拉帕利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2年NCCN指南推荐所有新诊断的卵巢癌患者行基因检测:建议在CLIA批准的设备上,实施经验证的分子检测,包括但不限于:BRCA1/2、HR状态、MSI、TMB与NTRK等标志物。1

本病例患者经检测为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一致推荐PARP抑制剂单药用于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方案是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的标准方案。1-4

对几项PARPi一线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的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奥拉帕利在SOLO1研究中表现出较低的≥3级的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22%、9%;尼拉帕利在PRIME研究和PRIMA研究中也报导了≥3级血液学毒性,其中血小板减少为14.1%-17.3%、贫血为14.8-21.3%、中性粒细胞减少23.8%-48.3%。

SOLO1研究的超长获益证实了奥拉帕利在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良好疗效,基于SOLO1研究,奥拉帕利获批了BRCAm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适应症。为卵巢癌的全程管理和精准治疗带来强大助力。本病例一线维持治疗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奥拉帕利在BRCAm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点评专家


方图1.jpg

张美琴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妇产科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会员、SGO会员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Scientific Reports等。参编书籍6部

·擅长卵巢癌、宫颈癌、宫体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以及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NCCN Guidelines. Ovarian Cancer. 2022 Version 1.

[2].鹿欣,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5)29-37.

[3].Tew WP,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Oct 20;38(30):3468-3493.

[4].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01):56-6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阅读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