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4 14:59:36 作者:陈琼华 汤雅玲
长生存 铂敏感复发 BRCA野生型 PARPi单药治疗*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复发是卵巢癌患者的“死亡魔咒”。延缓复发及复发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无疑,规范的诊疗可以打破频繁复发的“魔咒”, “手术+化疗+维持治疗”每个环节都是长生存的关键。在今年的SGO年会上,吴小华教授公布了首项基于中国人群的PARP抑制剂用于铂敏感复发(PSR)卵巢癌维持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成熟OS结果,这个结果不仅让患者坚定了抗癌的信心,且预示着PSR卵巢癌PFS&OS双重临床获益时代的来临,5年无进展是患者长生存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期和大家分享NORA研究中一例BRCA阴性PSR卵巢癌患者治疗经历,这例初始治疗后仅6个月就复发的患者是如何从规范化诊疗中获得5年6个月的PFS,希望其诊疗结果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曙光和希望,给临床专家提供诊疗启示!
病例回顾 卵巢癌初始治疗 患者,女,39岁。 既往史:无特殊。 婚育史:已婚育。 家族史:无特殊。 2017-02-16,因“孕37+周,瘢痕子宫”于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双卵巢多发肿物,菜花状,质地硬,右肝脏表面、大网膜、盆壁、腹膜表面及乙状结肠表面、肠系膜及子宫膀胱返折处多发小结节,质硬,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节最大者径线大于2 cm,无腹水,术中切除部分卵巢肿物送检, 快速冰冻病理提示卵巢低分化恶性肿瘤,遂行“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术”。 术后病理:双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双侧输卵管系膜及子宫体、颈管部浆膜下查见多个转移性癌结节,妊娠期子宫、子宫腔及浅肌层未见肿瘤累及。胎盘及脐带未见明显发育异常及肿瘤累及。 复查CT(2017-02-20):肝包膜、右侧腹膜、肝、脾、盆腔内、右前胸膜下(纵膈右侧)、右心膈角区多发转移瘤;盆腹腔渗出积液;双侧卵巢静脉瘤栓形成;双肺下叶炎症、渗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部分小肠、结肠积液。 术后化疗(首次手术):术后给予“紫杉醇+奈达铂”3周期化疗,末次化疗2017-04-18,复查CA125为33.52 U/ml。 2017-05转省级医院进行二次手术,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病灶切除及粘连松解术,达R0。 术后病理: 1.左右盆腔、左髂总、骶前、腹主动脉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2.盆底结节:胶原纤维,灶性区域钙化; 3.大网膜:送检网膜未见癌转移; 4.右卵巢血管:脉管组织,血栓形成,伴机化。 术后诊断: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IV期 术后化疗(二次手术): 术后继续“紫杉醇+奈达铂”3周期化疗,末次化疗2017-07-06,复查CA125为12.13 U/ml。 疗效评估:达CR,定期随访。 PSR卵巢癌治疗(PFS:5年6个月) 2018-01-06复查CA125:升高至35.6 U/ml。 2018-03-15复查PET-CT:左侧盆腔骶前结节及右侧盆腔肠管表面局灶性高代谢,倾向于肿瘤转移;腹膜后及肠系膜小淋巴结节,部分高代谢,考虑肿瘤转移可能性大。 肿瘤标志物CA125进一步升高,但维持在40 U/ml左右,给予观察,未处理。 2018-07复查CA125:216 U/ml。 初步诊断:卵巢癌复发 化疗:遂行“紫杉醇+卡铂”化疗5周期,2018-08-03第2周期化疗后CA125降至正常9.39 U/ml,末次化疗2018-10-05,复查CA125为5.1 U/ml。 疗效评估:全腹及胸部增强CT提示术区未见明显复发转移征,疗效评估CR。 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2018-11-22~至今):2018-11筛选入组NORA临床研究,2018-11-22开始口服尼拉帕利200 mg QD至今。 2018-11-22胸、全腹CT平扫+增强:1. 卵巢癌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复发转移征;2. 十二指肠水平段含脂结节状突起并后放囊样灶。 基因检测:BRCA阴性,HRD状态未知 随访:2018-11-22维持治疗至最近随访日期2024-04,病情稳定,复查CT未见新生病灶,CA125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随访期间CA125变化趋势 2024-01全腹部及胸CT平扫+增强检查随访期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变化趋势
病例总结
患者39岁,2017-02-16月因“孕37+周,瘢痕子宫”于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现双侧卵巢肿物,术中病理提示卵巢低分化恶性肿瘤,遂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IV期,术后给予“紫杉醇+奈达铂”3周期化疗。2017-05转省级医院进行二次手术,手术达R0,术后继续“紫杉醇+奈达铂”3周期化疗,达CR。2018-01CA125升高至35.6 U/ml,2018-03行PET-CT提示肿瘤转移可能,给予观察,未处理。2018-07 CA125上升至216 U/ml,遂给予“紫杉醇+卡铂”化疗5周期,疗效评估为CR。患者于2018-11-22参加NORA研究,基因检测为BRCA1/2阴性,给与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200 mg qd,耐受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及个人意愿后持续用药至今,截止最近随访日期2024-04月,PFS近5年6个月,无肿瘤复发征象,CA125稳定在正常水平内。
专家点评
PARP抑制剂用于PSR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已被公认为铂敏感复发后维持治疗的标准方案,显著提升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延缓了患者复发。该患者初始治疗(手术+化疗)后,仅6个月复发,行“紫杉醇+卡铂”化疗5周期后,很幸运入组NORA研究,截止最近随访日期2024-04,尼拉帕利的维持治疗已给患者带来了5年6个月的PFS,总体安全可控,仍持续获益中,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命运的眷顾”。
NORA研究是首个在中国开展的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用于PSR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近日,NORA研究成熟OS结果也相继在今年ESGO和SGO会议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发布。结果显示,尽管有46.6%的患者在后线交叉使用了PARP抑制剂治疗,总人群的中位OS期(95%CI)为尼拉帕利组51.5个月(41.5~58.9),安慰剂组47.6个月(33.3~未评估),风险比(HR)为0.86(95%CI:0.60~1.23),在有或无BRCA突变的患者中观察到一致的OS趋势,5年铂敏感复发患者生存率超过40%,其良好的数据结果成功实现了中国PSR卵巢癌全人群从短期PFS获益到长期OS获益趋势的突破。由此尼拉帕利成为PSR卵巢癌全人群PFS&OS双重临床获益的PARP抑制剂。
NORA数据,不仅为尼拉帕利用于PSR卵巢癌全人群维持治疗提供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更为临床实践和指南更新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希望中国人群的数据也在最大程度上造福全球患者。期待未来尼拉帕利更多研究数据的出炉,给我们临床用药带来更多依据。
阅读量:4967 | 点赞量:39
分享
收藏